| ||||
| ||||
一季度,规模以上工业煤油气电等主要能源产品生产均保持同比增长。随着保供稳价政策措施不断落实,国内能源供给稳步增加,进口恢复增长,供应保障能力不断提升。 供需总体平衡 能源是现代社会的血液,充足稳定、价格可承受的能源供应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。“今年以来,我国生产生活加快恢复,工业用能增速明显提高,能源消费小幅增长,全国能源供需总体平稳。”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说。 一季度,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11.5亿吨,同比增长5.5%,有效发挥了兜底保障作用。其中,山西、内蒙古、陕西和新疆原煤产量占比达到81.3%,较上年同期提高0.5个百分点。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2.1万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2.4%,有力保障了生产生活用电需求。其中,水电、核电、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增长4.4%,占全部发电量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0.5个百分点。 随着用电量不断增长,电力保障能力还需继续提升。安徽省淮北市因煤而建、缘煤而兴,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。国网淮北供电公司总经理、党委副书记郝韩兵介绍,淮北拥有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机组,预计到2025年,将再建132万千瓦大型火电作为重要的支撑性电源,推动至少500兆瓦时储能投入运行,提升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,保障电能平稳供应。同时,将加快推进安徽东部超高压第三通道建设,进一步提升皖北地区电力送出能力,支援华东地区能源保供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国能源规划主要目标指标进展顺利,重点任务深入推进,重大工程有序建设,超预期增长的能源需求得到有力保障。章建华表示,必须夯实能源供应保障基础,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,以能源可靠供应支撑现代化国家建设。 绿色转型提速 近年来,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,进入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。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梁昌新介绍,“十四五”以来,新能源发展进一步提速,风电、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连续3年超过1亿千瓦,新能源年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,两年增长60%以上。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近40%,能源发展扩绿降碳成效显著。 当前,可再生能源发展仍面临挑战。在并网消纳方面,传统电力系统在规划建设、调度运行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要求,局部地区新能源并网消纳压力较大。在消费利用方面,为积极适应能耗“双控”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“双控”转变的新要求,需要进一步引导提升全社会消费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主动性。 针对上述问题,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,将统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,电力可靠供应与新能源消纳利用,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,保障新能源“发得出、供得上、用得好”。同时,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。 数字技术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。嘉兴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是西电东送、三峡送出及皖电东送等国家电力输送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“依托数字孪生模型,我们能实时掌握输电线路本体状态、通道环境等多维信息,更好开展自主预警及智能处置。”国网嘉兴供电公司输电运维专项职责管理员王晓亮说,比起常规人工地毯式巡检方式,数智化巡检效率大幅提升,巡检质量提升25%、应急响应速度提高60%。 未来一段时间,我国能源消费还将保持刚性增长,新能源安全替代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,极端天气对能源稳定供应的影响日益凸显,给能源安全带来了多重压力。 对此,章建华表示,要提升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,形成风、光、水、生、核、氢等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。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,加快抽水蓄能、调峰气电、新型储能建设,加强配电网改造升级,支撑高比例新能源接入,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。 电力市场体系更健全 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深入推进,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、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保障电力供应等方面,发挥了重要作用。 一方面,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更加健全。目前,省(区、市)市场化交易持续深化,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稳步推进,省间中长期交易常态化运行、省间现货交易长周期试运行,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已开展调电试运行。 另一方面,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更加完善。中长期和辅助服务市场实现全覆盖,山西等6个电力现货试点地区进入长周期不间断结算试运行。在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各类经营主体超过60万家,煤电、气电、核电、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序参与市场。 去年初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发布了《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》。一年来,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进一步提升,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快构建。2022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超过60%,比2020年提高20个百分点。 梁昌新表示,下一步,将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,稳步推进省(区、市)和区域电力市场建设,提升跨省跨区交易市场化程度。加强电力交易品种间的衔接,持续完善中长期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,积极稳妥推进现货市场建设。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,完善新能源和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电力市场相关机制。(记者 王轶辰)
| |||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